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第十七期学术沙龙:谁为浙江开启世界文学之窗

发布者:胡霞琴发布时间:2018-10-15浏览次数:376

主讲人:

时 间:

地 点:

主讲人简介:

10月11日,吴笛教授以“谁为浙江开启世界文学之窗”为主题的讲座拉开了本学期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首学术沙龙的序幕。本次学术沙龙于稽山校区的E228会议室举行,由科研处副处长徐中意博士主持,座无虚席。

吴笛教授旁征博引,却又深入浅出地从三个层面系统阐释了近代浙江译者对于我国翻译事业乃至世界文学方向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对翻译文学的地位、重要性和意义的阐述和对代表性译者译著进行深度剖析,吴笛教授认为中国的翻译文学,其目的不是为了传播外国的文化,而是建构我们本民族文学这一本质性的事实。

在第一部分“《天路历程》与传教士的文学译介”中,吴笛教授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向与会者展示了中国翻译文学的“萌芽期”。在第二部分“翻译文学的开端,浙人的历史贡献”中,吴笛教授由我国的第一部翻译小说《昕夕闲谈》开始,一直谈到鲁迅与蔡元培两位先生为中国翻译界提出的新翻译方法论,其中还有如浙人译者蒋其章、沈祖芬、吴梼,以及帮助林纾进行口译的浙江学者魏易等。同时,在学术研究的成就上,鲁迅于1909年之后发展出的白话直译方法,对我国现代汉语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近代浙江译者的不懈努力与着力奋斗,一次又一次地用事实证明了我国近代的翻译文学事业是为了更多地影响国人,改良社会以及觉醒民智,一代又一代的浙人译者为中外交流和国内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最后一部分“世界文学之窗开启的模式及其启示”中,吴笛教授严格地区分了“他人开启”与“自己开启”的两种模式,同时也表明,只有通过本国译家的努力,我国的翻译文学事业和世界文学事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吴笛教授最后总结道,“窗户还是得自己开,中国文学要通过翻译向外传播,使国外学界自主地向‘我们’学习,这样才是中国文学真正与世界文学平等交流的开始。”

吴笛教授以丰富的学识和风趣动人的语言风格打动了在座的听众。同时,对于立志做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来说,吴笛教授为他们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即现在的学界对很多浙江译家缺乏深入细致的考据,在对其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上仍有大量的工作可做。这种真诚的态度和无私的品德令人敬佩,而整个沙龙也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老师们彼此积极互动、探讨问题、交流意见,大家都觉得收获良多。

  

(记录人: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施碧琛)

2018.10.12


学术动态

  • 讲座24075:巴洛克时期的波兰文学
  • 讲座24074:外语学科变革与论文选题
  • 讲座24073:以口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与学——泰语口译课程探索与实践
  • 讲座24072:法国哲科思想
  • 讲座24071:在华流亡犹太人笔下中国抗战叙事
  • 讲座24070:《华夏集》创意英译的经典化渠道与美学价值研究
  • 讲座24069:词汇分级的多种功效
  • 讲座24068:面向国际传播的外语专业“挑战杯”竞赛探索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